- 刘强;向彪;张海成;李修涵;程立维;罗恒军;
为了探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国产Ti-6Al-4V钛合金锻坯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双锥镦粗试验对两种国产Ti-6Al-4V钛合金(锻坯Ⅰ和锻坯Ⅱ)进行热变形,并对其分别进行退火和固溶时效处理。详细表征了锻态、退火态和固溶时效处理后Ti-6Al-4V钛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重点分析了Ti-6Al-4V钛合金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锻坯Ⅰ热变形过程中经历了完全动态再结晶,α相呈现出均匀的等轴状,尽管锻坯Ⅱ的α相细化,但组织均匀性相对较差,且β转变组织含量较低。退火处理后,锻坯Ⅰ的α相均匀分布,等轴化程度提高;锻坯Ⅱ局部扁平状的α相消失,组织均匀性得到改善。固溶时效处理后,锻坯Ⅰ和锻坯Ⅱ的次生α相含量均增加,且与β相弥散分布。锻态时锻坯Ⅰ的强度高于锻坯Ⅱ,但塑性相对较低。退火后,锻坯Ⅰ和锻坯Ⅱ的强度均上升,锻坯Ⅱ强度提升幅度大于锻坯Ⅰ。固溶时效后,由于锻坯Ⅱ的组织细小,且次生α相含量增加,导致强度略高于锻坯Ⅰ。
2025年03期 No.225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仇戊强;邱亮;时立佳;
采用热模拟试验方法,对30Cr1Mo1V钢在700~1250℃温度区间内,以0.001~0.1 s~(-1)的应变速率进行热拉伸试验,系统获取了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深入分析,重点探讨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材料峰值应力、峰值应变等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同时,采用断面收缩率作为热塑性的评价指标,研究发现:在750~1250℃的变形温度范围内,材料均呈现韧性断裂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当变形温度处于750~1050℃区间时,30Cr1Mo1V钢的热塑性表现出明显的温度依赖性和应变速率敏感性,即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材料的热塑性显著提升。
2025年03期 No.225 23-2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陶凤云;刘忠明;杨磊;师陆冰;张志宏;李优华;陈龙锁;孔繁华;
利用DEFORM热处理模块模拟了17Cr2Ni2Mo齿轮轴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场、应力场及变形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不同淬火保温时间变化对齿轮轴应力场以及变形量的影响规律,为17Cr2Ni2Mo材料淬火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齿轮轴淬火总变形以轴向膨胀为主;淬火保温时间对应力和变形量有重要影响,对最大截面积为915 mm的齿轮轴,淬火保温时间7.5 h时,其应力和变形量变化均较小。
2025年03期 No.225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袁柳;陈鑫;吴先文;郭友晋;刘清杰;
以蒸汽发生器管板胀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管板开槽处胀接过程的分析,获得残余接触应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计算出255~350 MPa胀接压力下不同槽宽模型的平均残余接触应力。根据有限元结果,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平均残余接触应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比计算公式的理论值与有限元结果,证明公式在不同的胀接压力下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槽宽为2π/β时胀接头的平均残余接触应力达到最大值。
2025年03期 No.225 33-4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